取得 Adobe Flash 播放程式

食十三行人的飲食中,主要來自於漁獵與採集,雖然有種植稻米,但是並未經常食用,或許主要用來釀酒。他們充分的利用位於河海口及山林的豐富資源。吃完貝肉後,他們多會將貝殼丟棄在同一個地方,形成「貝塚」。學者從出土人骨的研究也顯示,十三行人少見蛀牙,顯示他們較少攝取含澱粉質與糖分的食物。衣十三行遺址發現可用來織布的陶紡輪,推測十三行人應會利用簡單工具自製衣服等紡織品,但是因為這些衣服久埋於地,無法知道它們的顏色樣式,甚至是其存在的可能性。此外還出土許多飾品:骨飾、牙飾、貝飾、金飾、銀飾、青銅飾品、各式玻璃飾品、及各類珠飾等等。住十三行人應是住在竹造或木造的屋子,因此建材腐爛而沒有任何具體的遺留。遺址內有許多柱洞的遺跡,很可能是「干欄屋」之形式,住在架高的屋子裡,避免因為近河邊、海邊的潮濕水氣。行在行的方面,並無發現牛或馬等可用來運物的獸類遺骸,也沒有發現以滾或拖形式的車具,因此十三行人一般在陸地行動,極可能僅依賴雙腳行走。另外根據骨骸分析,十三行人的女性脊柱常有屈曲與伸展之動作,可能與以頭頂背負重物有關。他們的村落位於河口與海岸,從出土遺物觀察,十三行人和臺灣島內、中國東南沿海以及南洋地區應有密切往來,所以才會在遺址上發現外來的陶器、青銅器、漢人錢幣、琉璃珠等。另外他們也會燒製陶瓶、陶罐等,遺物中也發現以陶土製作的各式小陶偶。

人面陶罐 - 首頁
人面陶罐 - 動畫頁
人面陶罐 - 十三行遺址簡介
人面陶罐 - 外觀
人面陶罐 - 用途
人面陶罐 - 延伸閱讀
人面陶罐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