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 Adobe Flash 播放程式

十三行遺址所出土的陶容器當中,有一件陶器最引人注目,是十三行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其名稱為「侈口縮頸單把折肩束腰圈足罐」,不過大家習慣稱它為「人面陶罐」,因為它是十三行文化中唯一在陶罐腹部有生動的人面造型,且穿了耳洞。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陶片,依據器表顏色、器形、胎質和裝飾等屬性作綜合分析,第1類陶在數量上居於主流陶類,與其他陶類相較,出土量在九成以上,應是由當時居住在十三行遺址的人所製造的陶器。「人面陶罐」即屬於第1類型。第1類陶器顏色主要屬於橙紅色系,摻和料顆粒相當細且分佈均勻。陶片硬度較高,以手不易掰斷。製法為手工製作,火候高,在陶片內面可觀察出手捏痕。「人面陶罐」的口緣、頸折、腹部和底部經過修復,表面布滿圈印紋。除口緣處外,其他部位皆有刺點紋配合圈印紋呈放射狀分布。最特別的地方是在罐腹呈現人臉五官特徵,其眉毛、鼻子、雙耳、下巴,以陶土捏塑,再刻劃雙眼與嘴形,這樣的技法使得臉部五官格外明顯:微凸的眉脊、狹長的雙眼、微張的嘴角、再配上臉頰旁立起的雙耳。

人面陶罐 - 首頁
人面陶罐 - 動畫頁
人面陶罐 - 十三行遺址簡介
人面陶罐 - 外觀
人面陶罐 - 用途
人面陶罐 - 延伸閱讀
人面陶罐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