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35
撰文 / 文 /李金蓮
圖 / 文 /李金蓮

        從暗潮湧動到解嚴後的百花齊放,80年代的臺灣,可說是社會、經濟、政治大銳變的年代。從出版產業論,它不是黃金年代,它只是一個開端。
        在此之前,政治氣候森嚴,經濟生活貧乏,人們的娛樂很少,讀書,尤其是讀文學書,就是最好的娛樂。很多女性遇到煩惱愁苦,那時候可沒有心理醫生,閱讀文學書就是心靈的慰藉與紓解。當時最主要的出版社是「五小」,即純文學、洪範、九歌、爾雅、大地五家出版社,它們規模不大,但旗下都有暢銷的作家與書。
        70年代末,新的年代尚未開其端,時代的暗潮已蠢蠢然。1976年高信疆先生主持的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刊出旅美作家陳若曦揭露文革傷痕的力作〈尹縣長〉,在此之前,我們僅能透過官方拍攝的《寒流》連續劇,單向的認識對岸中國的「暴政」,但陳若曦的一系列小說,卻引領我們認識文革帶來的社會與人性的巨大傷痕,間接滿足了臺灣民眾極欲探索外面世界的深層慾望。
        相較於風行70年代,帶著點逃避現實意味的金庸小說、《汪洋中的一條船》、《風雨中的寧靜》、《人生的光明面》、《撒哈拉的沙漠》、《天地一沙鷗》……等書,80年代無論是媒體或出版,無不努力扮演反映現實的一面鏡子,而背後的催動力自是源於政治的反抗。在經歷了美麗島事件後,最具傷殺力的,莫過於龍應台的「野火」。去國多年的龍應台,回國後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大學生,你為什麼不生氣?〉一文,引起廣大迴響,一篇篇犀利批判臺灣社會現象的文章,接續發飆,最後集結成《野火集》(1985,圓神),此書兩個月內再刷24版,一口氣賣了20萬冊,所引起的共鳴再也無法壓制臺灣社會期待變革的躁動。
龍應台著的《野火集》,1985年首度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創下
再刷24版、20萬銷售的佳績。2005年時報出版的《野火集-二
十周年紀念版》,仍備受矚目。(《野火集》,龍應台著,
2005時報出版。臺北:數位島嶼。)        與現實政治的急遽變化相反的是,1980年新竹科學園區成立,臺灣經濟展翅起飛。1982年,天下文化公司前身「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成立,推出【財經企管系列】;1975年遠流出版公司成立,並於1984推出【大眾心理學系列】;1983年大型連鎖書店金石堂成立,繼而推出暢銷書排行榜;輕薄的暢銷書和強調議題性的非文學類書,開始大口分食以往的文學書市場。吳靜吉的《青年的四個大夢》(1980,遠流)、松下幸之助的《路是無限的寬廣》(1982,書評書目)、艾科卡的《反敗為勝》(1985,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為懷抱大夢的年輕人提供了積極正向的理論與真實案例,「成功學」自此在出版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吳靜吉的《青年的四個大夢》,指出人生價值、良師益友、
終身志業和愛,乃影響青年未來最重要的四個階段。(《青
年的四個大夢》,1980遠流出版。臺北:數位島嶼。)
        此一基礎再往下延伸,大型出版社施行企業化經營,華文世界、出版集團化、兩岸出版交流……等等產業發展及經營概念紛起,出版的內容日益豐富萬象,行銷賣書的手法也日見創新,這些都是下一個十年出現的主題。
        回顧80年代在社會上引起議論的書及出版現象,可說無不與暗潮湧動的社會政治脈搏,緊密扣連。
        譬如,美麗島事件後,黨外運動如火如荼,濃厚的戒嚴氣氛下,黨外雜誌卻前仆後繼,《前進》、《八O年代》、《自由時代》……,一個禁了,一個又起。它們透過政治集會或地下書攤,四處流通,銷售數字可不會反映在書店的暢銷書榜單上。出獄復出的李敖,每月出版《千秋評論》亦然,也是越禁越賣,台大校園對面的新生南路上,躲躲藏藏的書攤,賣黨外雜誌,也賣馬克思、恩格斯,還有長期被政府禁絕的中國30年代文學與文史書籍。
        再譬如,當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嘶吼出「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牽動無數離鄉遊子都市浮沉的心聲,不但將羅大佑捧為文藝青年心目中的歌神,也聯結了7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後取得主流位置的本土化浪潮。在此浪潮下,改編自黃春明小說的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無視國民黨的關切,打著臺灣新電影的名目上演(1983);王禎和的長篇小說《玫瑰玫瑰我愛你》(1984,遠景),諷刺色情交易侵入東部後花園,更將閩南語取其聲嵌入漢文字裡。本土認同的風潮也連帶興起了環保運動,馬以工和韓韓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1983,九歌),六年內再刷17版,等於是為不久後的鹿港反杜邦運動(1986)吹起號角。即使踽踽獨行的陳映真,此時也以風格化的文字,展開他思索50年代革命青年純潔心靈的〈山路〉、〈鈴鐺花〉(創作於1983,成書《山路》於1984,遠景),而讓一代文青陶醉。
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本事影像。所謂「本事」就是電影劇情大綱,
購票入場前發放給觀眾,有點像今日宣傳用的「酷卡」。(本事(電
影:兒子的大玩偶)。臺北: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馬以工和韓韓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是80年代初臺灣環保文學
的先聲,也啟發了臺灣對「環保議題」、「自然書寫」的重視。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1983九歌出版。臺北:數位島嶼。)
        又譬如,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1985,食貨出版社),一部學術著作能夠在副刊連載(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出書後又造成暢銷,看似意外,背後不無原因。歷史學家黃仁宇以通俗易懂的文筆,描述明代萬曆皇帝主政的最後15年裡,局部的事蹟對長遠歷史發展的影響。這種「大歷史」的書寫方式,全然顛覆了黨國教育體制下強調賢愚忠良的歷史教育,讓讀者大開眼界。 
        再舉一例,短短時間內締造了16萬本暢銷紀錄的《證嚴法師靜思語》(1989,九歌),在經歷過美麗島大審、林義雄家血案、陳文成命案、李師科搶案、解嚴……等事件後,證嚴法師回歸素樸的道德觀和生活觀,為一時尚無法適應新社會的一般大眾,提供了一帖安心良藥。另一帖安心良藥則是林清玄的《如意菩提》(1988,九歌)。
1980年爆發震驚社會的林宅血案,被害者即當時因美麗島事件遭收押的林義雄
。圖為臺灣省議會資料,載明林義雄美麗島雜誌社發行管理人)、張俊宏(美
麗島雜誌社總編輯)因涉嫌叛亂,而遭判刑。(〈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判決書暨
國防部覆判判決書〉,臺灣省議會,1979-12-14。臺北:臺灣省諮議會。)
《證嚴法師靜思語》在社會動盪的解嚴初期,提供世人
一片心靈淨土,創下16萬本佳績。(《證嚴法師靜思
語》,1989九歌出版。臺北:數位島嶼。)        還有,繼陳若曦的文革小說之後,蘇曉康、王魯湘的紀錄片《河殤》,甩脫意識教條,縷述黃河與中國文化的關聯,後來集結成書(1988,風雲時代);阿城的小說《棋王˙樹王˙孩子王》(1988,海風);以迄90年代初讓人眼睛大亮的蘇童《妻妾成群》(1990,遠流),然後是余華、莫言、王安憶等,大陸中生代作家以豐沛的創作力,刷新了臺灣讀者的視野,也重新連接上被切割斷裂的中國現當代文學。
《妻妾成群》是蘇童的成名之作,收錄〈妻妾成群〉、〈罌粟
之家〉、〈1934年的逃亡〉三篇中篇小說。張藝謀執導的名
片《大紅燈籠高高掛》,即改編自〈妻妾成群〉。(《妻妾
成群》,蘇童著,1990遠流出版。臺北:數位島嶼。)
        還有,1982年,一群女性主義菁英創辦了《婦女新知》雜誌,並匯聚成婦女運動組織。與此呼應的則是李昂的女性復仇小說《殺夫》(1983,聯合報)、廖輝英筆下職業女性淪入小三命運的《不歸路》(1983,聯合報)。
        1981年,《天下雜誌》創刊,該刊內容剖析政府主導下的經濟趨勢及企業動向,成為新興中產階級每月準時收看的雜誌。但,另有幾份在80年代深刻記錄臺灣社會變遷的雜誌,意義深遠,不能不說。
        1984年《聯合文學》創刊,創辦者是當時兩大報之一的聯合報,該刊持續介紹在國際文壇發光發熱、但臺灣尚未出版其專書的作家,例如奈波爾、葛蒂瑪、葛拉斯等等,為日後翻譯文學大舉登台鋪路。1985年,《人間》雜誌創刊,彷彿是狂歡儀典中猛然回神的一記苦笑,《人間》為方興未艾的經濟大夢,澆了一盆冷水,讓人看到臺灣社會底層的痛苦,那個曹族青年湯英伸血染事件的背後(1987,《人間》大篇幅報導並發起連署搶救),被忽視的不公不義。1986年,《當代》創刊,後現代主義引進臺灣。三份標誌著人文精神的刊物,說它是一代文青的啟蒙導師,當不為過。
〈奉 總統令宣告臺灣地區自76年7月15日零時起解嚴〉,臺灣省政府,日期:1987-08。
臺北:國家圖書館
        1987年,街巷市場裡大家樂風行之際,解嚴正式宣佈。解嚴是臺灣歷史上最重要的標記之一,隨後,股市衝破萬點,衝出暢銷書《胡立揚股票投資100招》(1988,財訊);詹宏志的《趨勢報告》(1988,遠流)差一點創造出「趨勢大師」這個特殊的職業頭銜。二二八事件終於公開舉辦追思紀念會(1989),開啟了90年代解構二二八事件的出版風潮。此際,臺灣電影《悲情城市》《海灘的一天》《風櫃來的人》已陸續在國際影展揚威,昆德拉、馬奎茲、卡爾維諾….等大師級作家,則從臺灣剛剛敞開的門戶進來,翻譯文學的大浪頭洶洶無可擋,新一代的文學主力則交到了朱家姐妹、張大春、駱以軍幾位作家手上;那是90年代的文學主旋律,而建構此一主旋律、立下有別於暢銷書排行榜的文化指標者,當屬解嚴後新興的書評媒體,那是:中國時報【開卷】、聯合報【讀書人】。
        1990年,街頭傳唱著〈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愛拼才會贏〉,法國《哈潑》時尚雜誌登臺,袁瓊瓊引發都會女性共鳴的《自己的天空》出版,帶起美國後現代風潮的學者詹明信訪臺,遲來的《資本論》(1990,馬克斯、恩格斯著,時報出版公司)出版;次年,旅遊書寫始祖三毛在醫院自殺,接著,開啟版權交易的六一二大限(1992)生效,托佛勒的《大未來》、藍博洲為臺共譜史的《幌馬車之歌》、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新馬克斯主義、女性主義、同志文學……,時代風格日趨繁複,名曰「多元化」。多元化的時代來臨了。

【本文轉載自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數位島嶼.萬種風情網站 http://knowledge.teldap.tw/million/index.php

了解台灣典藏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