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51
撰文 /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
圖 /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

傳統中國對女性的既有教條,不外乎「三從四德」、「無才便是德」等規範,但在日治時期經歷放足及教育薰陶後,女性在社會上的角色也日趨多元。1920年代,受到世界自由風氣影響,臺灣的社會氛圍也漸趨活潑化,連帶刺激女性參與社會活動。在臺灣知識分子倡導、殖民政府政策的影響下,官方或民間的婦女團體紛紛成立,舉辦許多婦女可參加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傳授新知、培養技能,提供婦女在學校教育外,另一個學習新知、訓練自信及貢獻社會的管道。

民間自發性組成的團體中,吸納女性參加的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類以男性為首的知識分子組成的,如「臺灣文化協會」、「臺灣農民組合」、「臺灣共產黨」、「一新會」。另一類則是由婦女自行組織而成的,如「彰化婦女共勵會」、「諸羅婦女協進會」、「臺中婦女親睦會」等。她們透過組織,吸收婦女入會,並舉辦演講。組織的宗旨或演講的內容主在破除社會陋習、增加衛生常識、改革家庭及謀求婦女自立向上,故鼓勵女子教育或女子就業議題都被列入討論。直到日人加強同化政策之後,此類團體不再續存。

1932年2月,林獻堂長子林攀龍自德國學成返臺,結束漫長的求學生涯。他辭謝臺北帝國大學的聘請,回到故鄉霧峰。他於2月24日,籌備發起在霧峰成立一文化啟蒙組織,3月29日便創立霧峰一新會。由林獻堂主導,以林家成員與霧峰庄及附近庄民為主要會員,以提升農村文化為目的。宗旨是「促進霧峰庄內之文化而廣布清新之氣於外,使漸即自治之精神,以期新臺灣文化之建設」。即從霧峰庄做起,一新眾人的生活,再將此清新之氣廣布於外,以建設新臺灣。一新會創會之後,逐步建置自己的會館、會旗、會歌,會址設於萊園林梅堂庭院,亦即後來萊園中學校址。1932年11月,經幹部決議會旗為藍地三角形中的紅心,紅心正中為「一」字。(如圖1)

中研院台史所藏:1932年一新會幹部與會員展示「藍地三角形中一赤心」會旗
 瀏覽大圖

▲圖1:1932年一新會幹部與會員展示「藍地三角形中一赤心」會旗之紀念照(圖像來源:郭双富集藏—臺灣人文與社會活動圖像,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一新會採委員制,有委員會30人,由委員互選林攀龍擔任會長,下設調查、衛生、社會、學藝、體育、產業、庶務、財務等8部會,另由林獻堂蔡培火、林其賢等人擔任顧問。一新會成立後,活動非常頻繁,主要活動分為一般文化活動,如日曜講座、辯論會、讀書會,設一新義塾,教授漢文、日文;在社會活動方面有老人慰安會、兒童親愛會、青年座談會、婦人茶話會等,並舉辦各種體育活動,當時全臺之社團活動,確實無任何一地能有如霧峰之豐碩成果。一新會的活動與參加成員逐年增加,存續時間直到1937年七七事件後才結束。

中研院台史所藏:1935年度一新會委員名簿
 瀏覽大圖

▲圖2:1935年度一新會委員名簿(圖像來源:霧峰林家檔案—林獻堂相關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值得注意的是,一新會雖由男性知識份子創立,並有許多中部地方士紳參與,但女性成員在其中扮演相當重要的一部份。一新會成立三年後,1935年的名簿中已有10位女性幹部,包含吳素貞、曾珠如、洪瑞蘭等。其中,吳素貞(吳帖,林資彬妻,彰化人)曾擔任社會部委員,兼任手工藝教學和演講庶務等工作,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為提高霧峰文化與啟發婦女智識而奔走。

此外,透過一新會所舉辦的許多講習會及演講,女性們不只是聽眾、學習者,更是傳遞新觀念的演講者,及傳授新技術的帶動者。曾任衛生部委員的洪瑞蘭,於1931年即取得臺中州產婆執照,在霧峰執業之外,1932年加入一新會後,曾進行過11次醫療衛生的相關演講。而曾任學藝部委員的何秀眉,自日本學成歸國後,開設秀眉洋裁研究室,性質如同今日的短期補習班,加入一新會後並教授會員們關於西方裁縫的技巧。除了平日的研習活動之外,定期也會舉辦成果展示會,使會員們有彼此學習的機會與展示的舞台。(如圖3)

一新會員展示會照片
 瀏覽大圖

▲圖3:一新會員展示會照片(圖像來源:郭双富集藏—臺灣人文與社會活動圖像,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在傳授知識的文化活動之外,一新會也舉辦了許多照護老人、清潔家園等社會活動,偶而也會舉辦會員之間的娛樂活動。圖4中,一新會庶務部便為了促進會員之間的情感交流而舉辦了納涼會。納涼會是由日本傳入,通常在夏日晚間舉行的一類休閒活動,官方、商業社團、民間等都會舉辦類似的活動,官方舉辦的納涼會有時會加入政令宣導,而商業團體舉辦的納涼會,通常包含許多遊樂設施、表演活動及小吃攤等,類似今日的夜市。民間家中自行舉辦的納涼會,則多偏向家族親友聚餐的宴會形式,而由此邀請函的內容來看,一新會這次舉辦的納涼會中,包含有電影播放、音樂欣賞及遊戲等活動,且要憑隨函附上之單人入場卷才能入場,如同今日的大型私人派對一般,對於參加成員的管控相當嚴謹。

中研院台史所藏:1933年一新會舉辦納涼會之邀請函及入場券
 瀏覽大圖

▲圖4:1933年8月17日一新會舉辦納涼會之邀請函及入場券(圖像來源:霧峰林家檔案—林獻堂相關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女性不論是響應社會運動或接受國家動員,都積極參與。她們由改善家庭推及至教化社會,由相互砥礪進而啟發民智,對社會產生深淺不一的影響。而一新會中的女性,不僅重視婦女與家庭問題,除了吸取新知之外,也使女性得以擁有參與公眾事務的舞臺。一新會著名的女辯士吳素貞,與曾任社會部委員的曾珠如(林攀龍妻),戰後皆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不只成為政治運動的女性先鋒,更建立起女性的新形象。

流轉年華—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

歡迎您親自透過第一手歷史檔案,來瞭解過往女性經歷的生活及走過的道路。

流轉年華—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海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為深化歷史研究,向來致力於蒐集散藏於各地,不分族群、不問身分、不論性別等的民間檔案。然而,千百年來人類歷史,無論中外,均由男性觀點書寫與詮釋,在滾滾歷史長河中,女性身影幾乎不得見諸於史冊;縱然得見,也是在父權社會的遊戲規則之下,驚鴻一瞥。本次展覽特以「流轉年華—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以女性史料為主題,精選臺史所檔案館館藏的臺灣女性資料,從傳統女性、命運轉折、展現自我三個面向,展示從清領到戰後,百年來臺灣女性從傳統宗祧、香火繼承的附屬品,到參與社會、活躍職場的歷程。

本次展出的藏品,精選自臺史所多年來數位典藏成果,包括婚姻契書、人身買賣契約、個人日記、證件、公文、書信、圖像等數位化檔案。藉由數位典藏科技,不僅保存臺灣歷史檔案的多樣性;且能在彈指之間,以女性為主題,從不同視野,尋覓隱身在歷史長河中她的芳蹤。

有關特展的更多資訊請見:http://herhistory.ith.sinica.edu.tw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