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 圖 /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 清領初期,男性移民多半隻身來臺,因而產生男多女少與婚姻論財的社會現象。使男性娶妻需付出龐大聘金。隨著西部平原漸次開發及人口的增長,女性不再「奇貨可居」,婚嫁時不只男性需付出聘金,嫁女亦需準備嫁妝。傳統的嫁妝物件不只包含新娘自己所需的衣著、首飾及各式生活用品,甚至還包括要送給公婆、叔伯、姑嫂等夫家親戚的禮物。 眾多的陪嫁物品表列書寫於紅色的紙張或絹綢布料上,即為粧奩總單或粧奩目錄。儘管粧奩內容不一,仍可概分為柴料(即木製家具,如箱、櫥櫃、椅子、鏡臺等)、布類(如各式衣服、蚊帳、枕頭、棉被等)、金器(如戒指、頭簪、鏈仔等)等三大種類。此外,還包括現銀、土地與租穀。富有人家嫁女的粧奩,除了備妥新娘的一生用品之外,還有隨嫁的女婢、老嫗等服侍新娘的傭人,名目不勝枚舉。 以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以下簡稱本館)所藏的「臺北大稻埕王君運家族成員粧奩總單」來看,其嫁妝內容豐富,共有56項嫁妝,柴料包含四仙檯、衣櫥、收納箱櫥、屏風、椅子等,布類除了一般新房中會使用到的被縟、枕套,及新人的服飾之外,還包含收納眼鏡、鐘錶、水煙的布袋,在金器方面則是包含耳環、項鍊、戒指等各式黃金打造的飾品。
而從本館另藏的「日治時期汐止陳定國家族成員粧奩目錄」中,則可看見許多摩登的生活物件。清單中共有48項嫁妝,列於粧奩目錄的第一項嫁妝便是臺灣瓦斯株式會社的股票200股。就臺瓦成立當時的股票價值來看,1股為25圓,200股共5,000圓。以當時高所得的醫師收入對照,1930年代醫師每月平均收入約300圓,5,000圓約是醫生17個月的收入之多。第二項手環、手錶等物品則以現金1,000圓代替。從這兩項嫁妝物品來看,就足以顯示陳家當時的富裕程度,也顯示日治時期現代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引進臺灣後,股票成為一項重要的財產指標,一些平常的衣著、首飾也可用現金替代實物作為嫁妝。
傳統婚禮中,嫁妝的豐厚與否,對於女性婚後的際遇,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父母於女兒遣嫁之際,會盡量豐富其嫁妝,因嫁妝不僅可使女兒往後的生活有資憑藉,同時也象徵著女家的地位。儘管此處舉出之粧奩清單,呈現的是地方富有家族婚嫁的樣貌,但傳統女性出嫁時所需的嫁妝,對一般庶民家庭而言,依舊是個沈重的經濟負擔。若不幸遭遇家中經濟困頓,或與父母八字不合等原因,加上女性在傳統社會中缺乏宗祧繼承與農作勞動力的功能,常成為家中最先犧牲的對象,如商品一般被質押、買賣而成為他人的養女、婢女、媳婦仔,甚至為藝妲。 流轉年華—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歡迎您親自透過第一手歷史檔案,來瞭解過往女性經歷的生活及走過的道路。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為深化歷史研究,向來致力於蒐集散藏於各地,不分族群、不問身分、不論性別等的民間檔案。然而,千百年來人類歷史,無論中外,均由男性觀點書寫與詮釋,在滾滾歷史長河中,女性身影幾乎不得見諸於史冊;縱然得見,也是在父權社會的遊戲規則之下,驚鴻一瞥。本次展覽特以「流轉年華—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以女性史料為主題,精選臺史所檔案館館藏的臺灣女性資料,從傳統女性、命運轉折、展現自我三個面向,展示從清領到戰後,百年來臺灣女性從傳統宗祧、香火繼承的附屬品,到參與社會、活躍職場的歷程。 本次展出的藏品,精選自臺史所多年來數位典藏成果,包括婚姻契書、人身買賣契約、個人日記、證件、公文、書信、圖像等數位化檔案。藉由數位典藏科技,不僅保存臺灣歷史檔案的多樣性;且能在彈指之間,以女性為主題,從不同視野,尋覓隱身在歷史長河中她的芳蹤。 有關特展的更多資訊請見:http://herhistory.ith.sinica.edu.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