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74
撰文 / 巫文隆
圖 / 張文誠

寶貝 台灣寶-貝類與人文多樣性系列(8-8) 貝文化的新思維


從台灣貝庫到世界貝庫

台灣的南鄒貝神祭對筆者而言,造成相當大的震撼,也應該認真思考:貝類的研究務必要融入人文的內涵與詮釋,才能永續。1941年,日本人黑田德米先生發表了台灣貝類1,492種 含33種新種,該文一直被視為台灣貝類相研究的圭臬(黑田德米,1941),然而60多年後的今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國家科學委員會全力推動下,台灣的生物學研究有了相當長足的進步,生物多樣性的觀念,也把台灣動植物相更多樣化的展現在世界的舞台上。《台灣雙殼貝目錄》可以算是「台灣貝庫」較早的基礎(Wu, 1980),1985年筆者自英返國,在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的支持下,建立了台灣第一座的軟體動物學研究室,也著手進行「台灣貝類相」的研究工作。1999-2000年左右,筆者完成了台灣貝類相的新目錄,該目錄的台灣貝類已經達到2,500種。2002年起,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支持的「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正式執行,幾年下來,【台灣貝類資料庫網站http://shell.sinica.edu.tw已經建置了3,700種以上的台灣貝類(巫文隆,2003a,2003b,2003c,2004a,2004b,2004c;巫文隆與李彥錚,2005),軟體動物學研究室就一直持續建立台灣貝庫為目標。我們為了與世界接軌,更希望能夠為「世界貝庫」盡我們台灣的一份力量。研究團隊結合台灣的貝類學會命名小組,進行編輯《拉漢/漢拉世界海貝名典》(巫文隆等,1999),我們要以台灣貝類資料庫網站為基礎,進而國際合作,以建立「世界貝庫 The World ShellBase」為目標。


多樣化的貝文物

貝類與人類的關係相當密切,我們已經由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進行說明,但是,有時候貝文物的功能,無法單獨歸納為單一功能,有時也許有兩種以上的功能,這在貝文物是相當普遍的,如貝類學會的會員證、再生紙的利用、國家設計獎的創作素材、貝殼圖案花具與圖章、海扇蛤紙巾盤與阿根廷的祈福貝等(圖49)。當然還有數量頗多的貝文物,都可以在台灣貝類資料物網站或是本人有關貝文物的資料庫中查詢或欣賞。

台灣的貝類學會會員證 再生紙筆記本 再生紙自製賀年卡 台北國際設計獎首獎作品

圖49-01.台灣的貝類學會會員證

圖49-02.再生紙筆記本

圖49-03.再生紙自製賀年卡

圖49-04.台北國際設計獎首獎作品

海洋生物圖騰花具
國際書展數典機構闖關圖章 海扇蛤紙巾盤 阿根廷祈福貝

圖49-05.海洋生物圖騰花具

圖49-06.國際書展數典機構闖關圖章

圖49-07.海扇蛤紙巾盤

圖49-08.阿根廷祈福貝

澎湖望安貼貝花瓶 貼貝地球儀 貼貝簽名筆 大殼蛤粽

圖49-09.澎湖望安貼貝花瓶

圖49-10.貼貝地球儀

圖49-11.貼貝簽名筆

圖49-12.大殼蛤粽

蛤蠣觀音

圖49-13.蛤蠣觀音


貝類研究專書

軟體動物學研究室為了要建立較為完整的「台灣貝庫」,早期支援台東縣自然史教育館編寫一套三冊的《台東縣自然史教育館館藏貝類圖鑑系列》(余賢德等,1997,1998a,1998b)。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支持下,進行編印《台灣經濟貝類研究參考圖冊》(巫文隆,1997a)以及《CITES珍稀貝類研究參考圖冊(巫文隆,1997b)。針對於華盛頓公約的保育種貝類,重新編印了《Mollusks in CITES》(Wu, 1999)。研究團隊一直持續蒐集有關台灣貝類的文獻,經由系統性的編輯與導讀,出版了一套三冊的《台灣貝類文獻導讀》(巫文隆與陳志勇2005,巫文隆與林恆瑋2005,巫文隆等2005)。最重要的是研究團隊更將台灣特有的綠島小貝,結合美國方面的貝類學家,出版《台灣綠島小貝專書》(Chang and Wu, 2004, 2005),該綠島小貝研究系列目前仍持續進行中。我們希望透過台灣貝類專書的編寫與出版,一方面集結台灣貝類資訊,再經由一系列的專書出版(圖50),進而建立資料庫,重新思考貝類與人文多樣性結合的可能性,就能擦出貝文化新思維的火花。

拉漢漢拉海貝名典 台灣經濟性貝類研究參考圖冊及光碟書 珍稀貝類研究參考圖冊含光碟書 臺灣貝類目錄

圖50-01.拉漢漢拉海貝名典

圖50-02.台灣經濟性貝類研究參考圖冊及光碟書

圖50-03.珍稀貝類研究參考圖冊含光碟書

圖50-04.臺灣貝類目錄

真珠的自然歷史專書 珍珠世界 國家地理雜誌泳裝百年回顧系列 貝類人文資料庫光碟片

圖50-05.真珠的自然歷史專書

圖50-06.珍珠世界

圖50-07.國家地理雜誌泳裝百年回顧系列

圖50-08.貝類人文資料庫光碟片


貝文化的新思維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雖然已經建立上百個資料庫,但是重要的是數位典藏資料庫的目的與利用,在於能否達到以下幾個層面,才是數位典藏計畫的終極目標:

1、精緻文化資訊的普及;
2、各級教育的改善;
3、各級產業的提升;
4、促進社區文化的發展;
5、開拓國際合作等多面相目的,是有待大家共同的努力與付出。

幾年執行下來,顯而易見的是數位典藏資料庫必須要有文化的內涵,才能產生文化的力量。這種文化的力量,就足以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南鄒的貝神祭,雖然已經有五、六十年沒有舉行,但是仍然有不少的南鄒族人士,正在一點一滴的想辦法恢復貝神祭的原貌,八八惡水之後,希望不要造成南鄒貝神祭的損傷。軟體動物學研究室建立了台灣貝類資料庫網站之後,我們希望進一步思考:生物學研究有必要融入人文的詮釋與省思!這種跨領域的思考,幾年下來,我們再建立以往所沒有的【台灣貝類人文資料庫網站http://shellmuseum.sinica.edu.tw。這就是要站在人文的角度,去思考人類的文化內涵。雖然只有生物學背景,但是我們相信「用心就是專業」,因此以貝類資料庫為主體、融入人文的詮釋、經由資訊科學加以整理與規劃,再用數位化及網路表現出來與推廣,這三方面互相結合的《貝文化》新思維,應該也是一種嶄新又跨越研究領域的新方向與未來。我們希望借著此次貝類主題展覽的機會,將貝文化的理念-「全方位認識台灣貝類的生態面與文化面,多面向解讀台灣代表性貝類與貝器文物」。進而融入貝類的世界觀,因為我們堅持的理念-貝類是全人類的公共財,應該讓全民共享。

為了能夠拉近民眾與貝類的距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軟體動物學研究室」計畫藉由「數位典藏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推廣服務辦公室」主題展覽,展示與分享「本土貝類數位典藏研究計畫」所累積的研究經驗與成果,歡迎大家踴躍來參觀!

本次特展,除了展現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學術精神與成果外,我們將以台灣貝類資料庫網站http://shell.sinica.edu.tw (圖03) 為主要核心,進而著重於「貝文化」課題的思考,作較為深入的人文詮釋與展示。目的在於達到「全方位認識台灣貝類的生態面與文化面,多面向解讀台灣代表性貝類與貝器文物」的願景 (巫文隆,2005);因此在特展中將針對「-貝類與人類的飲食」、「-貝類在人類服飾中的角色」、「-貝類有關的人類建築工藝」、「-貝類與人類的行與溝通」、「-貝類與宗教、民俗、教育的關係」和「-貝類與人類休閒娛樂的結合」等六個面向與主題,作有系統的展現,希望大家共同體認當前人類文明社會的兩個重要課題-野生動物保育】環境保護

展覽時間:2010年05月17日 ∼ 2011年01月31日
展覽地點: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二樓
主辦單位:數位典藏數位學習中央研究院機構計畫
承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本土貝類數位典藏計畫
協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
展覽與活動參考網站: 寶貝 台灣寶貝特展網站: http://shell.sinica.edu.tw/ShellExhibit/

台灣貝類資料庫網站入口網 台灣貝類人文資料庫網站 台灣貝類網絡整合資訊網

圖03-01.台灣貝類資料庫網站入口網

圖03-02.台灣貝類人文資料庫網站

圖03-03.台灣貝類網絡整合資訊網

台灣貝類網絡整合資訊網人文區 台灣貝類網絡整合資訊網生物區

圖03-04.台灣貝類網絡整合資訊網人文區

圖03-05.台灣貝類網絡整合資訊網生物區


參考文獻

黑田德米,1941,台灣貝類目錄及新種描述,台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紀要,22(4):65-216。
余賢德.沈建志.呂再振.蘇坤亮.巫文隆.姜祝山1997,《台東縣自然史教育館館藏貝類圖鑑系列1》,64pp. 台東縣三仙國民小學,台東,台灣。
余賢德.沈建志.周秀梅.呂再振.蘇坤亮.巫文隆1998a,《台東縣自然史教育館館藏貝類圖鑑系列2》,64pp. 台東縣三仙國民小學,台東,台灣。
余賢德.沈建志.呂再振.蘇坤亮.巫文隆.姜祝山1998b,《台東縣自然史教育館館藏貝類圖鑑系列3》,64pp. 台東縣三仙國民小學,台東,台灣。
巫文隆,1997a,《台灣經濟貝類研究參考圖冊》,IV+10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北,台灣。
巫文隆,1997b,《CITES珍稀貝類研究參考圖冊》,III+13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北,台灣。
巫文隆.藍子樵.賴景陽.鍾柏生.李彥錚,1999,《拉漢/漢拉世界海貝名典》,IV+470,水產出版社,基隆,台灣。
巫文隆,2003a,《台灣貝類目錄I腹足綱-原始腹足目》,VIII+94,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北,台灣。
巫文隆,2003b,《台灣貝類目錄II腹足綱中腹足目,VIII+114,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北,台灣。
巫文隆,2003c《台灣貝類目錄III腹足綱-新腹足目》,VIII+197,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北,台灣。
巫文隆,2004a《台灣貝類目錄IV腹足綱-異腹足目、異足目、後鰓亞綱、有肺亞綱》,VIII+148,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台北,台灣。
巫文隆,2004b《台灣貝類目錄V雙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VIII+217,台北,台灣。
巫文隆,2004c《台灣貝類目錄VI頭足綱、多板綱、掘足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VIII+70,台北,台灣。
巫文隆與陳志勇,2005,《台灣貝類文獻導讀I.貝類學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IV+239,台北,台灣。
巫文隆與林恆瑋,2005,《台灣貝類文獻導讀II.貝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IV+284,台北,台灣。
巫文隆.陳志勇.簡士傑張文誠,2005,《台灣貝類文獻導讀III.其他文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V+400,台北,台灣。
巫文隆與李彥錚,2005,《做伙去撿螺仔-台灣常見貝類彩色圖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II+294,台北,台灣。
Wu, W. L., 1980, The list of Taiwan bivalve fauna.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Taiwan Museum, 33(1/2):65-206.
Wu, W. L., 1999, Mollusks in CITES. III+143. Council of Agriculture, Executive Yuan, Taipei, Taiwan.
Chang C. K. and W. L. Wu, 2004, The Taiwan Mollusks I. The Rissoacea (Mollusca: Mesogastropoda) from Lutao, Taitung, III+14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diversity, Academia Sinica, Taipei, Taiwan.
Chang C. K. and W. L. Wu, 2005, The Taiwan Mollusks II. Triphoridae (Mollusca: Mesogastropoda) from Lutao, Taitung, III+114. Research Center for Biodiversity, Academia Sinica, Taipei, Taiwan.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