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巫文隆 圖 / 張文誠 寶貝 台灣寶貝--貝類與人文多樣性系列(8-3)「衣」--貝類在人類服飾中的角色人要衣妝,佛要金裝,衣服對人類而言,不但是一種脫離野蠻時代的指標,更是人類互動中,不可或缺的禮儀與門面。台灣的原住民部落中,泰雅族最貴重的貝珠長衣(圖15),通常只有頭目、族長、出草馘首最多的凱旋歸來勇士、參加盛會時或結婚男女才可以穿著,是泰雅族獨特的衣飾文化。泰雅族的貝珠長衣、貝珠裙、貝珠串等,也被視為錢幣大小的不同單位。其中珠裙常使用於訂婚或女子生產後,男方送給女方家長的答謝禮。其他的各原住民部族,也常利用真珠或貝珠、貝殼鑲製成珠裙、禮用短衣,貝珠頭飾、束髮珠串、肩形耳璫、項圈、貝珠串腕飾、貝珠串腿飾、貝錢、頭目帽等(圖16)。蘭嶼的雅美族達悟族的婦女,會用鸚鵡螺的外殼,裁切成方形,七片鸚鵡螺片串成項鍊,掛於胸前,在祭典或盛裝打扮時,就需要配戴。
貝殼鈕扣工業五、六十年前,台灣澎湖的貝殼鈕扣工業(圖17);在石化塑膠尚未發達以前,是相當重要的產業,但是隨著塑膠業的興起,貝殼鈕扣產業慢慢受到衝擊而消失(巫文隆,2006)。雖然如此,國外的貝殼鈕扣產工業仍然相當重要,因為歐美傳統的高級服飾中,仍需要大量精緻的貝殼鈕扣作為陪襯(圖18)。因為貝殼鈕扣的高貴、自然光澤及亮麗的色彩等,是塑膠鈕扣所比不上的,主要就是貝殼的真珠質所造就的亮麗真珠色彩。由於真珠層的排列是多層頁片狀的排列(巫文隆,2000),光線照射真珠層後的多重折射與全反射,所產生的顏色,才有光彩奪目的效果。因此只要能產生較厚真珠層的貝殼,就可以作為貝殼鈕扣的材質,到目前為止,鐘螺、真珠蝶貝或真珠蚌類等,都是相當適合作為貝殼鈕扣的材質。
真珠與真珠層的利用軟體動物所分泌的珍珠層,一直是貝類養殖或漁撈產業中,相當重要的副產品;真珠 珍珠 更是人類對於貝類的重大發現與利用。在人類的珠寶中,真珠(巫文隆,1987)一直是相當受到親睞的對象,也是搭配服飾的重要選擇。真珠是貝類的產物,根據水域不同的環境,分為淡水珠及海水珠。在培養真珠的過程中,如果有植入珠核的真珠,稱為有核珠。此時真珠的形狀,會因植入珠核的形狀而有所不同,如圓形珠、半圓珠等;如果真珠養殖過程中,不植入珠核所產生的真珠,稱為無核珠,此時真珠的形狀較難掌握,通常以水滴或米粒形狀居多。利用真珠或真珠層,所發想或設計出來的真珠項鍊、念珠、手環、胸飾、領帶、領帶夾或小動物的福豬等(圖19),都常看到人類的巧思與用心。佛教常用的念珠,因為有計數功能,通常是圓形珠;然而回教的念珠,則以橢圓或方形為主(圖19)。
最近流行的深海珠母貝所創意出來的珠母貝手錶(圖20),也是真珠層的利用之一(巫文隆,2006)。所以真珠層的利用層面很廣,端看設計者的眼光以及設計的不斷推陳佈新,就是要創意永遠走在仿冒的前面,才能觸發設計的靈感,引領潮流。
為了能夠拉近民眾與貝類的距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軟體動物學研究室」計畫藉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推廣服務辦公室」主題展覽,展示與分享「本土貝類數位典藏研究計畫」所累積的研究經驗與成果。有關「寶貝台灣寶貝」特展的最新消息,我們也將隨時為您儘快發佈在數位典藏資源網與數位典藏展示中心網站中,請大家密切期待! 本次特展,除了展現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學術精神與成果外,我們將以台灣貝類資料庫網站http://shell.sinica.edu.tw (圖03) 為主要核心,進而著重於「貝文化」課題的思考,作較為深入的人文詮釋與展示。目的在於達到「全方位認識台灣貝類的生態面與文化面,多面向解讀台灣代表性貝類與貝器文物」的願景 (巫文隆,2005);因此在特展中將針對「食--貝類與人類的飲食」、「衣--貝類在人類服飾中的角色」、「住--貝類有關的人類建築工藝」、「行--貝類與人類的行與溝通」、「育--貝類與宗教、民俗、教育的關係」和「樂--貝類與人類休閒娛樂的結合」等六個面向與主題,作有系統的展現,希望大家共同體認當前人類文明社會的兩個重要課題:【野生動物保育】與【環境保護】。
參考文獻巫文隆,2006,已消失的澎湖貝殼鈕釦產業,《貝友》,32:16-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