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海底錄影正式進入3D的時代
海底錄影的設備及技術隨著資訊及電子科技的發展不斷地日新月異。3D電影、電視及電腦螢幕也在近幾年上市,因此從電腦螢幕上查閱及瀏覽資料庫中的3D電影或照片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台灣自行錄製的海底生態影片也終於從高畫質的2D影片進入3D的時代。精研事務所與美國Gates公司合作,特別量身訂製了一台全球唯一的Full HD之3DA2的防水殼(Housing),並成功地在台灣的綠島海域拍攝了台灣首部海底魚類生態影片。感謝該社負責人呂文元先生友情贊助,特別為本次特展剪接了兩段影片,讓大家一虧台灣海底生態之美。3D的世界就如同您親自潛入海中用肉眼欣賞到的立體場景一樣,令人驚豔、令人感動!
( 精研事務所 http://www.hd.club.tw ; http://www.west.club.tw 贊助 )
國網中心自行研發的3D錄影生態監測技術
在繼2D影像資料擷取及傳輸技術成功後,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簡稱國網中心)又持續開發立體影像之資料擷取與展示等技術。在本次特展中所播放之海底影像目前是用裝海設在海生館的大型水族缸內的3D攝影機所錄製。
您知道3D立體影片是如何製作的嗎?
在沒有一體成型的雙鏡頭高科技設備下該如何製作3D立體影片?您也許可以使用用兩台廠牌、規格、時間、設定一模一樣的DV,依左右放置,鎖定在一平台上,與拍攝物至少相距一公尺,立體的效果會比較好,想像這兩台DV就是您的左右眼,在同一時間按下錄影鍵與停止鍵。錄影完成後,用特殊軟體將左右兩台DV的影像切成30張/秒,並將同一時間的左右兩張縫合成一張張的圖片,如:縫合完畢後再依時間順序將一張張的圖片貼成影片,透過特殊的眼鏡觀看,就可以看到立體的效果了。
( 國網中心 http://www.nchc.org.tw/tw/ 贊助 )
虛擬的海底世界(3D製作,2D展示)
利用水族館來展示多采多姿的海洋生物,固然可以滿足大家的好奇心,也能藉由觀察、認識、了解、關心,進而去愛護這些可愛的海洋生物。但也由於過度補撈、棲地破壞、污染及外來入侵種的人為因子的破壞,已使得從海中撈補活體海洋生物到水族箱飼育展開開始受到不少保育人士的批評。而且若海洋保育工作不力,未來也無法補到野生魚類來養殖或觀賞。因此,利用電腦模擬的海洋生物來做虛擬展示乃會是未來水族管展演的新趨勢。但這些五彩繽紛,體型大小、游泳姿態及棲息環境或分佈水層都不相同的魚類,有是如何用3D電腦動畫把牠們唯妙唯肖地在螢幕上展演出來呢?這是需要許多專業知識與技術,加上各種軟硬體的整合才能達成。琦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少數研發此一技術的知名廠商,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世界水域館中展演的深海主題之虛擬海洋世界即是該公司的作品。中研院台灣魚類資料庫亦提供各種魚類形態及生態之資訊讓琦景科技公司虛擬水族館的作品達到世界一流的水準。
( 綺景科技 http://www.formosoft.com/C_design.htm 贊助 )
- 利用3D建模的專業軟體,製作出生物的線框模型,再利用相片、圖片把生物的外觀材質仔細貼到模型上
- 透過自行開發的程式引擎設定生物動作、行為
- 家入展演系統與互動控制
您知道什麼叫「擴增實境」嗎?
所謂「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是一結合虛擬化技術來觀察世界的方式,它能幫我們提供現實中
無法直接獲得的資訊,讓我們眼中的世界更加多樣化,其目標是在螢幕上把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中進行結合,並進行即時互動,以3D來表現。此種技術約在1990年提出,隨著電子產品運算能力之提升,其用途將越來越廣。艾伯特電通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天地海鮮業者及中研院合作,在數位內容產業發展補助計畫經費補助下,製作了一套《AR擴增實境-海洋智慧知識套卡》,讓小朋友可以透過擴增實境與3D的海洋生物互動,增加學習的樂趣。
( 艾伯特電通 http://www.vrcradle.com/ 贊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