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懷特氏棘花鱸 學名:Plectranthias whiteheadi 台灣俗名:花鱸 大陸名:懷特棘花鮨
Identifier: |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20_082 |
Type: |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
Creator: |
命名者:Randall, 1980 |
Publisher: |
負責人:邵廣昭 |
Subject: |
科中文名:鮨科 |
Description: |
型態特徵: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略高,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8-3.0倍。頭背部略為弧形;眶間區平坦。眼稍大,長於或等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鰓耙數5-6+10-11,隨成長而漸退化。前鰓蓋骨下緣具二枚前向棘。體被細小櫛鱗,主上頜骨及頤部無鱗;側線完整,側線鱗孔數30-35,側線上鱗列數3。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具缺刻,具硬棘X,軟條16-18,第IV或V棘最長;臀鰭硬棘III枚,軟條7;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延長,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鰭條 14-15,部份鰭條有分支;尾鰭內凹形。體淡粉紅色,體側沿著側線上下各具一列暗紅色班塊,上列有8個,下列有5個。以前所記載之中州花鱸(Plectranthias chungchowensi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較深水域的巖礁區或砂石區。底棲性。內食性,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佈:分佈於西太平洋區,包括阿拉夫拉海、印尼的Kai島及台灣等。台灣南部及西部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小型花鱸,不具經濟性之魚種。偶以延繩釣或一支釣等捕獲。不具食用價值。 |
Date: |
資料修訂日期:2006-06-03 |
Relation: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Plectranthias sheni, a new species and P. kamii, a new record of anthiine fishes (Perciformes: Serranidae) from Taiwan(Chen & Shao, 2002) |
Language: |
中文;英文 |
Rights: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Source: |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