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77
撰文 / 呂少玄採訪整理
圖 / 臺灣本土魚類之數位典藏計畫

為什麼覺得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下稱生多中心)的邵廣昭老師像哆啦A夢呢?先賣個關子,看你讀完這篇文章後是否也有同感。

受訪中的邵廣昭老師

圖一:受訪中的邵廣昭老師

主持生多中心「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的邵老師認為做生物多樣性研究,資料公開共享很重要,有好的資料才能有好的研究成果。魚類研究從分佈、數量增減、調查生態系的組成變化,到外來種及走私魚的鑑定,都建立在最基礎的魚種分類上,因此邵老師把這些龐大的資料建成「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chi/home.php公開上網,不但方便自己研究,也讓大家得以使用。

台灣魚類資料庫

圖二:台灣魚類資料庫

魚類資料庫不只應用在學術研究,在教育加值及潛水領域也廣泛應用,甚至環境評估、政府政策草擬,都能透過它得出許多參考數據。

海鮮餐廳結合魚類資料庫的加值應用

圖三.1:海鮮餐廳結合魚類資料庫的加值應用:餐桌上投影出食材介紹(圖片提供:蕭煥林)

海鮮餐廳結合魚類資料庫的加值應用

圖三.2:海鮮餐廳結合魚類資料庫的加值應用:點選電子水族箱的魚類觀看介紹(圖片提供:蕭煥林)

商人買賣時想知道某種魚能否進口、大眾想了解什麼魚是否有毒、或桌上吃的是哪種魚等等,也可以在裡面找到相關資料。這些資訊在書上或其他網站也能查到,如今把它們整合起來,雖然費時費力,卻是利人利己之事,邵老師覺得何樂而不為呢?正因為它是研究的基礎,所以老師特別注重資料蒐集、內容的正確、重要及涵蓋性。資料庫中除了生多中心的成魚及魚卵標本,也整合台灣許多館校、甚至散佚海外的標本,另外還包含相關文獻、生態照片及影片等等,目前涵蓋了台灣九成的魚類標本

虱目魚及其魚卵

圖四:虱目魚及其魚卵(圖片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fishegg/fisheggpic.php?id=15

不只魚類資料,2001年以來,邵老師從參加並加入GBIF(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到成立GBIF的台灣窗口TaiBIF(Taiwan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旨在整合台灣所有本土生物及外來種資料。就是因為認同GBIF資源公開共享的理念,期能藉此促進台灣以及全球生物資源的管理、保育、利用、研究及教育。考量到網站長久維運的成本問題,邵老師直接使用國外發展有成的免費或開放原始碼(open-source)之軟體建立網站,而非外包請國內廠商開發、維運系統,使得與國際接軌更為便利。

TaiBIF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圖五:TaiBIF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每門學問都建立在資料之上,資料的蒐集及運用自然重要,但資料能公開共享卻不是件簡單的事。為了促使研究者願意分享手上的資料,學術界及部份SCI期刊(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從前年(2011年)開始接受「資料論文」(Data paper),毋需如傳統論文從假說、證據、分析到結論一應俱全,只要公開原始資料並著錄好每項欄位就可以。邵老師不只發表台灣首篇資料論文,還在亞洲及台灣推廣這些新方法,希望能結合大家的力量,達到資源公開共享之目的。

將屆退休之齡的邵老師,一直很擔憂魚類資料庫的交棒問題,畢竟維運資料庫是服務性質而非學術研究之事。希望這個在老師手中建立、讓老師也讓大眾受益良多的資料庫,能早日尋覓到合適接棒人。

邵老師在學術上有很多卓越成就,但對非學術領域的我們而言,保育推廣是他另一大貢獻,這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你知道吃海鮮也能做環保嗎?下一篇將聚焦於邵老師致力於環保的部份。

PS. 哆啦A夢有個豐富的百寶袋,而且總是很願意跟大家分享它各式各樣的寶貝,這是不是跟邵老師很像呢?

更多資訊:

.「魚類e世代」特展網站:http://fishdb.sinica.edu.tw/exhibit/index.html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