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92
撰文 / 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歐怡涵
圖 / 臺史所檔案館

我將足跡落在何處-灌園先生歐洲行

2013年「時空旅行」特展旅人-林獻堂(1881-1956),作為臺中霧峰林家領導人,於1927年5月15日與攀龍、猶龍二子自基隆搭鳳山丸啟程,進行一場環遊歐美之旅,遊歷英國、美國、法國、義大利、德國、丹麥、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瑞士等10國,共計378天。林獻堂藉由眼中所觀察、筆下所描繪的歐美世界,希望提升臺灣人對於歐美文化的認識。以下便跟隨1927年《灌園先生日記》的紀錄,踩著旅人林獻堂的足跡一起來趟歐洲行!

一、足跡在英國

林獻堂自6月27日入倫敦後,即以倫敦為中心到英國各處參觀。7月23日,林獻堂參觀動物園,看見不常見的猿類、鸚鵡類,以及昆蟲、麒麟、犀牛等罕見的動物。最讓他感到奇特的莫過於猛獸獅和虎同處一室,竟能和睦相處。(圖1)7月28日,又往動物園參觀,此次先觀賞爬蟲類,看見多種未曾見過的蛇類,並有大蛇正在脫殼。接下來則觀賞能發電光之鰻等魚類以及鳥類、貓類、海狗等。林獻堂和攀龍、猶龍,三人還付費騎乘大象、駱駝。(圖2和圖3)雖然後來大雨驟至,衣物盡濕,和同行者走散,但仍是一場豐富的動物園之行。

灌園先生日記

圖1:1927年7月23日灌園先生日記
(圖像來源:灌園先生日記,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灌園先生日記

圖2:1927年7月28日灌園先生日記
(圖像來源:灌園先生日記,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灌園先生日記

圖3:1920年代倫敦動物園的大象
(圖像來源:《新世界の旅より》,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二、足跡在德國

10月23日,林獻堂參觀德國柏林舊時宮殿,觀察到其中別室有花瓶一對,應是北清事件中德國公使被義和拳所殺,由謝罪使所帶來的慰安品之一。其他另有中國的玉器、瓷器、屏風等物件,應是義和拳事件時,德將攻破北京城時所取得。當林獻堂觀賞所懸威廉二世母親之像時,聯想到威廉二世之母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之女,威廉二世和英王喬治五世為表兄弟。但當威廉二世(1859-1941)流亡荷蘭時,不知喬治是否曾遣人聞問?各國君王的互結婚姻,利盡則交絕,不過是外交利用,應無自由戀愛和姻婭之誼可言。

最後,林獻堂參觀至威廉二世所居之處,內有一寫字桌,是與俄、法、英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詔書批准之所。桌前有椅,林獻堂略坐片刻,這令其感嘆李鴻章當時遊歷美國,因好奇而坐華盛頓之椅,為人所笑。因他所坐的是成功英雄之椅,故有人笑之。但林獻堂所坐為失敗英雄之椅,應不會有人笑之。隔日,林獻堂參觀柏林眾議院,觀賞眾議院內的藝術作品。描繪「其中的繪畫皆是各邦的風景,大理石的雕刻皆是表示愛、正義、力、學問、勇氣,……。德意志世界之人公認其為軍國主義的國家,而其議院之繪畫,概不畫戰爭;英國稱為民本主義的國家,其議院之繪畫多是戰爭」,令林獻堂感到不解。(圖4)

灌園先生日記 灌園先生日記

圖4:1927年10月23日灌園先生日記
(圖像來源:灌園先生日記,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三、足跡在丹麥

10月27日,林獻堂遊歷至丹麥哥本哈根,父子三人於斜風細雨中往遊海岸公園,園中有銅鑄女神像作耕田之勢,表達以農立國之意。林獻堂藉此歸納丹麥工業不發達的原因在於:工業得以發達,所需的煤和鐵,兩者丹麥皆無生產;工業發達之國,多欠缺食糧,丹麥以農產物輸出,所得之款得以維持國家,故不復有他求。形容丹麥雖小,但人民經濟得以自給自足,與世界無爭而能自得其樂。並於海邊看見童話故事中的美人魚坐於石上,認為其頗有姿勢,人魚風情點染了海濱景色。(圖5)

灌園先生日記

圖5:1927年10月27日灌園先生日記
(圖像來源:灌園先生日記,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四、足跡在法國

11月14日,父子三人抵達「光明之巴黎」,林獻堂認為巴黎這個地方有光明亦有黑暗之處,但仍以光明居多。他形容巴黎的市街不僅整齊美麗,還包含許多歷史建築,使人一見得以遙想過去此處的風貌。此外,巴黎作為國際都會,來去的外國人很多,是世界第一複雜的都市。或因此故,巴黎人視此地的外國人如同本國人一般,司空見慣而無暇議論,有別於他國人看待異人的感覺。而提到巴黎的黑暗之處,在於未到過巴黎之人,常想像巴黎是一個花團錦簇之都,而住在此地之人,必定奢侈荒淫無度,但其實大多數人皆樸素儉約,雖也有幾條街花天酒地、跳舞達旦,但大多是供作外國人娛樂場所,這是光明中的一點黑暗。(圖6和圖7)

灌園先生日記 灌園先生日記

圖6:1927年11月14日灌園先生日記
(圖像來源:灌園先生日記,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灌園先生日記 灌園先生日記

圖7:巴黎火車站與聖デニ門
(圖像來源:費邁克集藏,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五、結語

林獻堂作為一位家族的領導人、接受傳統教育的知識分子和領導臺灣人從事民族運動的領袖,行萬里路前往世界各處旅遊,身在異國不斷地觀察與反思眼前的景致,是當代臺灣人為追求現代性,而走向世界取經的一例。林獻堂將這次「環球」旅行的經歷,以「環球遊記」為題,連載於《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以觀察歐美社會人文內涵後的紀錄,提供讀者認識與想像西方世界,亦作為反省臺灣現況的借鏡。1927年的灌園先生日記中,林獻堂更記錄了許多本次旅行的有趣經歷,目前該本日記全文已收錄於臺灣日記知識庫中,可進入知識庫中挖掘更多有趣環球旅行記憶。

參考資料

.許雪姬,〈林獻堂《環球遊記》與顏國年《最近歐美旅行記》的比較〉,《臺灣文獻》,62卷4期,2011年,頁161-219。

林獻堂著,許雪姬主編,《灌園先生日記(一)一九二七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4年。

時空旅行 Traveling in Time 參觀資訊

展覽地點: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展示中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二樓) 115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展覽日期:2013年8月29日(四)–12月25日(三)

開放時間: 每週一到週五上午9點至下午5點

特別開放日:每月第一個週六 (11/2、12/7)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承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主題網站:http:// travelingintime.ith.sinica.edu.tw

導覽預約專線:02-26525277林玉雯小姐

導覽預約信箱:betty168@gate.sinica.edu.tw

線上預約網址:http://digiarch.sinica.edu.tw

相關網站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http://www.asdc.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http://digiarch.sinica.edu.tw/index.jsp

中央研究臺灣史研究所:http://www.ith.sinica.edu.tw/

中央研究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