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蘭文里 圖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考古學和歷史學略略有些不同的地方,便在於考古學透過田野考古發掘、從我們雙腳踩著的地下層層挖掘,從早已不會說話的標本當中,重建過去人類的生活、文化。也難怪,考古學常常被譽為是「一部藏在地層當中、無文字的史書」。 但是,萬一真的從地底下挖到書,那該怎麼辦呢?1936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考古學家們,就真的在中國大陸河南安陽的小屯村,遭遇了這樣的難題。在那年發掘季即將結束、那個悶熱平凡的夏日早晨,工人們正準備開挖一座被命名為YH127的坑穴。不挖則矣,一動土破鏟下去,才發現整坑都是考古學家夢寐以求的商代甲骨卜辭!發掘了整整一天,才勉強清理出YH127的面積。 發掘又陸續進行了幾天,考古學家發現,陽光、高溫對於深埋地底長達三千年的甲骨,有很大的殺傷力。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出土甲骨的數量遠比考古學家先前最樂觀的期待還多,就算考古學家伸長了手往坑穴下撈,甲骨卜辭也好似一點都沒有出完全的跡象。考量到天候與發掘難度因素之後,考古學家們做出了一項重要決定:把甲骨坑變成甲骨柱、整個搬回南京進行室內整理!於是,考古學家便請工人幫忙,在坑穴周圍向下開挖,直到把甲骨坑轉變成一整個甲骨柱為止。 在整整六十位大漢揮汗如雨的賣力演出之下,甲骨柱終於從沉睡了三千年的地層中甦醒,逐漸邁向解開神秘面紗的興奮道路。但是,甲骨在當時,是中藥商與古董商汲汲營營的珍品。深知市場行情的地方土匪,也不會放過這個時機,就在甲骨柱運往安陽火車站的途中放槍搶劫。幸好考古學家也早有準備,早已調集了一排正規軍隨行保護,交火了幾分鐘,土匪自知考古團隊不是省油的燈,乖乖知難而退,甲骨柱才逃過了支離破碎與流浪天涯的命運。 甲骨柱終於平安抵達南京,而考古學家也就開始了清理作業。他們先用沾溼溫水的毛巾摀住一片片甲骨,讓甲骨和周圍的甲骨與土壤可以變得濕軟些,這樣子要取下就容易了。而一片片的甲骨,也就開始了專業的測量與甲骨文解讀工作。
YH127甲骨坑,一共出土了甲骨17096片,這在甲骨發掘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大發現,直到現在都沒有考古學家能夠超越這個成績。有些學者認為這個甲骨坑,是商朝人有意義的檔案收藏,也有學者認為依照甲骨坑堆疊混雜的狀態,這只是商朝人胡亂棄置的結果。無論真相如何,這些被丟在灰坑裡的甲骨,和上面的文字,讓我們得以拼湊出商朝社會的生活樣貌。這些宛如書冊的甲骨卜辭,讓我們了解地底下有學問藏著、地底下還真的有書呢! 參考書籍:
參考網路資源:
如何使用考古資料數位典藏資料庫查詢YH127坑發掘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