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633
撰文 / 影子
圖 / 陽光

  • 學名:Begonia pinglinensis Peng
  • 科名:秋海棠科 Begoniaceae

坪林秋海棠1 說到秋海棠,您腦海裡的第一個印象會不會還是小時候課本提到的「中國大陸的形狀像片秋海棠葉」,甚至那是您對「秋海棠」這類植物的唯一認識?沒關係,至少拜這段描述之賜,大家對秋海棠葉子的形狀都有基本概念了!它們通常是兩側不對稱、基部歪斜(而大多數常見的其他植物葉片則呈兩側對稱),因此無論在山林裡、庭院中,要辨識出秋海棠屬的植物,是相對容易的。不過,事實上全世界有超過1,600種的原生秋海棠,人工培育的種類更是不計其數,推陳出新;這些秋海棠的葉形可是大異其趣,再加上顏色、絨毛、質地、凹凸起伏的紋路……等千變萬化的特徵,可真令人目不暇給!說到這兒,還沒提到秋海棠的花呢,您可知道它們的風采有多麼迷人?且讓我慢慢道來:

話說「海棠」(學名:Malus spectabilis)是中國名花,含苞時,點點深紅;初開時,花色淡紅;將謝時,花色轉白,以豔麗無俗著稱,自古以來便有許多詩詞吟詠讚頌,例如痴愛海棠而有「海棠顛」之譽的陸游便曾寫過「若使海棠根可移,揚州芍藥應羞死」;在繪畫方面,明代唐伯虎有「海棠美人圖」,近代張大千先生的「海棠春睡圖」更是赫赫有名。海棠是「薔薇科」的落葉喬木,和我們常吃的蘋果,是很近的親戚,為同一屬(屬名:Malus)的植物;而「秋海棠」則是較晚近才受到矚目的「秋海棠科」植物,以其粉嫩剔透的花姿,贏得秋天海棠的美名。由歷來大家對海棠花的喜愛與重視,應該可以推敲出這名為「秋海棠」的花兒,必定也有著美麗絕俗的姿態罷!

坪林秋海棠2 事實上秋海棠可以有狹義、廣義的兩種解釋:以狹義來說,所謂「秋海棠」指的就是葉形像從前中國大陸地圖的那「一種」植物(學名:Begonia grandis);以廣義來說,秋海棠則泛指所有秋海棠科,「秋海棠屬」(屬名:Begonia)的植物。秋海棠屬植物多數為多年生肉質草本,常生於潮濕溫暖的環境,在中國大陸,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以雲南、廣西最多;唯有前述狹義的秋海棠一種能由華南廣泛分布至乾燥寒冷的華北。那麼,台灣也有原生的秋海棠嗎?

答案是:有的。台灣原生的秋海棠有18種,其中14種為台灣特有種,也就是全世界唯有台灣才有的種類。台灣的秋海棠主要分布於中、低海拔地區,生於較為潮濕的土壤或岩壁上,常可作為潮濕環境的指標物種;其中有些種類分布廣泛,有些種類則僅見於某些特定地區。在植物的命名上,植物學者常以發現地來為植物取名,因此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坪林秋海棠」(學名:Begonia pinglinensis),就是在台北坪林發現的秋海棠

在台灣哪裡可以看到呢?

坪林秋海棠台灣特有種,形似溪頭秋海棠,然全株具毛,葉面具絲質光澤,顏色較淺翠綠,目前僅發現於台北縣坪林鄉海拔210-320m之區域。坪林秋海棠為多年生草本,平常為匍匐莖,直徑可達1cm,開花期始見長花之直立莖。葉兩面有毛,歪基,窄卵形至卵形,長7-16cm,葉緣有不規則小鋸齒,掌狀脈7-10條,葉柄通常紅色,有剛毛。花序長達25cm,花序軸有毛,花被片白色或粉紅色,光滑無毛。雄花花被片4枚,十字對生,外輪兩枚寬卵形,長7-20mm,內輪兩枚窄倒卵形,長8-17mm,雄蕊46-81枚,黃色;雌花花被片5枚,大小形狀不等,最大者長10-19mm,雌蕊2枚,黃色。子房橢圓狀,有3翅,具剛毛。蒴果斷面呈三角形,三翅不等大。盛花期 9-10月,12月後果漸熟。性喜潮濕之林緣邊坡、岩壁或溪溝兩側。

坪林秋海棠雄花,攝於金瓜寮溪。
坪林秋海棠雄花
坪林秋海棠雌花,攝於金瓜寮溪。
坪林秋海棠雌花

台北縣坪林鄉四面環山,中間平坦,故得「坪林」之名,自清朝乾隆末年,便有漢人進入拓墾,栽茶、煮腦(樟腦)、種大青(一種染料植物)。至近代,坪林的包種茶聞名全台,還有茶油以及各種茶料理,也相當有特色;同時,由於位處台灣東、西交通要道之一的北宜公路中繼站,這個地理優勢使坪林成為非常熱鬧的觀光景點。然而在國道五號通車之後,大多數車流與遊客都改由高速公路呼嘯而過,經坪林而不入;再加上坪林位於北勢溪上游,屬於翡翠水庫的水源保護區,使其觀光開發受到許多的限制,不能發展民宿、不能開放釣魚……等,因此要重振坪林的觀光榮景,唯有另闢蹊徑。近年來,坪林鄉公所除了推出「包種茶節」等活動,更將金瓜寮地區劃設為全國第一個低碳旅遊示範區,推動低碳交通、低碳飲食等旅遊方式,不但響應目前最夯的節能減碳運動,也使得坪林這片好山好水得以永續發展

坪林的包種茶,茶香清揚帶有花香,茶湯呈亮麗的嫩綠色,活潑甘潤;坪林的秋海棠,花瓣粉紅嫩白,雄蕊鮮黃、雌蕊帶綠,嬌美可人。在秋風吹起的季節,百花漸次凋零,您是否想前往坪林秋海棠的故鄉,品一杯香茗,然後漫步在金瓜寮溪畔,欣賞這秋天綻放的坪林秋海棠花朵隨風搖曳的點點粉嫩呢?


複製

了解台灣典藏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