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導覽:從紡織與獵首探討太魯閣人的兩性意象與性別邏輯 |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從紡織與獵首探討的兩性意象與性別邏輯

  • 229

資料識別:
資料類型:
書目文獻
主題與關鍵字:
描述:
摘要:祖靈神話解決太魯國人對死亡的恐懼與疑惑,提供個人永恆生命的出路,唯一的條件就是男性的獵首與女性的擅織,獲得祖靈的接納。透過對祖靈神話與gaya的認識,可以知道死去的祖靈是社會成 員所畏懼及敬重的對象,具有神聖的性質,男子可經由獵頭的行為、女子藉由紡織的過程,在死後進入神聖的空間,而在生死轉換過程中,獵頭與紡織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不僅做為一種永生的媒介,也劃分了神聖和世俗的區隔。祖靈神話中所訴說的故事,只是太魯閣社會存在的表象法則,它背後的深層意涵是超自然的祖靈信仰,透過對祖靈的尊崇、信奉gaya、獲得bhring和靈質,社會得以鞏固,性別意象也在這綿密、無所不在的過程中,被建構而成。祖靈是聲望系統最底層、最核心的能量來源,受祖靈眷顧與寵愛的人,不僅能獲得祂的庇佑,也能藉由祂的力量在社會中建立自己的聲望,違背祖靈戒訓的人,也會受到祂的懲罰。男性藉由打獵或獵頭獲得靈質,透過神判表示自己得到祖靈的青采,善於打獵和獵頭的人是比較受到祖靈眷顧的,也就是比較接近力量的中心的;女巫替人治病,也是祖靈的代言人,也是較接近力量中心的,但紡織和一般女人都不需要有bhring,也因此較不具有神聖的性質,造成男人地位凌駕於女人之上的現象。一個獵頭甚多的男子,在部落中能夠獲得聲望與地位,也有作為頭目的資格,而太魯閣的部落事務操控權也由這群獵頭勇士所擁有,獵頭是男性競逐公共領域社會地位的不二法門。但在與男性獵頭相對的女性織布上,公領域中並無任何制度化的管道建立女性個人在群體內的地位聲望,只能藉由日常生活的表演作為織布技術優劣的宣示,得到眾人的讚賞,因此在紡織與獵頭的相互對照下,女性的聲望體系不似男性,是藉由非正式的輿論讚頌女子的擅織,透過非正式的管道來建立。女性的性別意象除了經由紡織建構之外,巫師也是女性的工作。巫師掌握了除罪和判明疑惑的論述權力,也掌控了社會再生產的權力。巫師是祖靈的代言人,她的力量同樣是源自於祖靈,巫師的角色也需要力量來和病人的祖靈對抗,但它並不是強調外在身體的勇健,而是精神層面的力量,女人在織布過程中所培育的耐心與毅力的意象正和巫師所強調精神力量的特質相輔相成。因此從靈質和bhring的觀點,實際上和男性打獵或獵頭平行的是女性巫師的身份,而不是大部份女性所從事的織布,真正影響大多數女性一生的 織布工作,卻不能像男性一般完全從祖靈的概念來認識,女性在織布的成就與其說靠祖靈的幫助,不如說更藉著自己的努力來達成,由此也彰顯出女性擁有和男性不同的思維模式與運作邏輯。台灣黑熊被認為具有祖靈的概念,自然界中的熊、人界中的獵頭勇士與死後陰界的祖靈同樣具有神聖的性質,也是「三位一體」,背後是男性對力量與勇氣的崇拜。另外不論是從在食物禁忌、性別分工、紡織器材的製作過程都可看出年輕男子與女人或老年男子的輕和重的對比、男性屬於掠奪式再生產的角色,女性屬於給予式再生產的角色。男性被認為是勇敢的,而女人則較無此意象,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是男孩子所崇尚的力量以及女子的耐心。透過gaya與祖靈信仰建構整個社會對男女兩性的角色期待,也就是男人獵首、女人紡織的社會,而存在於性別中的底層期待則是男性勇敢、身體健壯、英勇;女性則是勤勞、有耐心,這也是理想中的男女兩性意象。 (作者摘要)
格式:
原件數位化後格式:image/jpeg
日期:
管理權:
後設資料創用CC授權條款:

點圖放大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