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78
Author / 何宣慶(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班)
Images Provider / 李茂熒

被遺忘的天使--擬背斑琵琶鮫

Squatina tergocellatoides

擬背斑琵琶鮫(正面),李茂熒攝。

攝影:李茂

已故東海大學生物系教授陳兼善教授是台灣魚類脊椎動物研究的重要推手。民國五十二年,陳教授發表了兩個台灣所發現的新種鯊魚,分別為鄧氏沙條以及擬背斑琵琶鮫。無獨有偶,兩者目前在台灣完全沒有標本紀錄可循,因此我們對他們的認識只存在手繪的線條圖而已,甚為可惜!

擬背斑琵琶鮫(反面),李茂熒攝。

攝影:李茂

在近期筆者與同仁一同赴越南中部的芽莊採樣時,無意間發現一尾具有相當奇特黑斑的琵琶鮫。由於其體型略大,約有70公分長,超出我們所預期採樣的範圍。但幾經考量,為了不願意損失一個好的研究題材,還是掏出錢買下。在與世界沙魚專家Dr. D. A. Ebert討論後,才發現我們手上的標本原來是極為少數的擬背斑琵琶鮫

第一次與這個標本接觸,最先看到的就是它那純白的腹部,兩個大大的翅膀(胸鰭)以及像極了迷你裙的腹鰭,我想外國人稱他們為天使鯊(Angle Shark),絕對是實至名歸,也極富想像力。不難想像,他們的游泳姿態一定相當優雅。

琵琶鮫科全世界共有近20種。西太平洋地區共記錄有4-6種,其中有部份為新種。根據僅有的文獻報告指出,擬背斑琵琶鮫與其它同科物種主要差異在於背部的斑點以及鼻瓣及尾鰭的形狀。目前本種只存在台灣以及馬來西亞,越南則是首次紀錄,全世界標本數量不及五個。尤其是在台灣,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看過這一種鯊魚。未來若大家有機會看到它,不妨仔細觀察一下他那天使般的翅膀構造。

鯊魚小常識

要區分鯊魚跟魟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他的胸鰭跟頭部有沒有連結,鯊魚為完全分開。魟魚的胸鰭會完全與頭部連結,形成一個盤狀物。

參考文獻

  • Chen, J. T. F.1963. A review of the sharks of Taiwan. Biological Bulletin Tunghai University, Ichthyology Series, No. 1: 1-102. (陳兼善。台灣鮫類報告。)
  • Walsh, J. H. and D. A. Ebert.2007. A review of the systematics of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gel sharks, genus Squatina, with redescriptions of Squatina formosa, S. japonica, and S. nebulosa (Chondrichthyes: Squatiniformes, Squatinidae). Zootaxa No. 1551: 31-47.

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