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26
Author / 蘭文里
Images Provider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十三行遺址發掘現場

這不是鬆餅,而是十三行考古田野工作時的影像紀錄。畫面上的海灘傘,則是考古學家進行發掘時遮陽避雨的小小庇護所。(中研院史語所藏)

看到這張照片,您可別認為這是什麼國外視覺藝術工作者的奇幻作品,畫面上的海灘傘,更不是影像修圖軟體的傑作;雖然這看起來分明就像是塊鬆餅的表面,正等著我們淋上奶油、糖漿,用刀叉優雅地食用…。

這是位在臺北縣八里鄉的十三行考古遺址,拍攝時間是1991年。考古學是一門透過田野發掘工作,取得研究材料,藉以重新復原、認識古代人類生活與文化的學問。考古學家雖然鑽研古物,但是和骨董收藏家與盜墓者,仍然有著截然不同甚至對立的面相。骨董收藏家愛的是藝術與視覺上的美感,盜墓者愛的是錢。而對於考古學家而言,「求知愛智」則是唯一驅使他們向地下挖的動力。無論是皇家祕寶或是碎瓦破陶,都可能在重重科學鑑識與推理檢證之下,說出一篇篇古代人生活的精采故事;而更重要的一點是,透過考古學家的研究典藏,所有地底下的知識都能夠成為全人類所共享的知識寶藏,而不會成為只供私人把玩的禁臠。

十三行遺址柱洞,先民房屋干欄遺跡。

十三行考古遺址所看到的柱洞,從這些圓形孔洞的分布,考古學家可以嘗試還原古代建築的結構與樣貌。(中研院史語所藏)

考古學家和盜墓者還有一種最大的不同,在於盜墓者只求看來美觀完整的寶物,所以在盜掘時經常破壞整體遺跡結構,毀損其他文物也在所不惜。考古學家為了完整理解古人的生活,可是得要仔細小心地分析各種各樣出土的現象,考察地層與遺物之間的關係與脈絡。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照片上,我們的考古學家必須把正在進行發掘的地面,小心翼翼地區分成一塊塊的方格;藉由這種方格定位,我們也就能夠快速地掌握墓葬、灰坑、房屋與遺物在遺址當中的空間位置,推測出當年古代人類的行為模式生活方式。

在十八、十九世紀,考古學一度是歐洲紳士們茶餘飯後的休閒娛樂,三五好友到郊外踏青,「順道」開掘他們所搜獵到的古代墓葬。更有甚者,紳士們還會高價收購那些尚未「拆封」的埃及木乃伊,在眾目睽睽之下揭開一層又一層的亞麻紗布,用粗暴的方式看遍數千年的歷史。而今天的考古學家和過去的紳士們比較起來,「好奇寶寶」的精神未變,但多的是對古人的敬重之心與對文物的細膩處理態度。考古學家餐風露宿、風吹日曬不說,完全不可能大勒勒地毀壞文物,至於動用炸藥、手槍之類的場景更是只存在於製片家腦袋裡的奇想當中,絕少有可能在今天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出現。考古學家所憑藉的,就是鏟子、刷子、測量工具與探究古今的求知欲。

十三行遺址HM45發掘情景,考古學家小心清理先民遺骨。

十三行HM45發掘情景,考古學家正小心翼翼地清理先民遺骨。(中研院史語所藏)

或許真正的考古學對看慣「神鬼傳奇」與「法櫃奇兵系列」的朋友來說,既不刺激也不浪漫。但是在細膩的態度與縝密的研究中,考古學家卻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過去的時空之門,讓埋藏在地底下的無字史書,能夠娓娓道來他們多采多姿的故事。

參考網路資源


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