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數位知識聚落開發合作計畫

計畫主持人:黃樹民

執行單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計畫介紹:

臺灣原住民數位知識聚落開發合作計畫,目標在整合國內各收藏單位與民間重要團體有關臺灣原住民知識內容,並結合數位典藏內容、數位學習趨勢與網路互動模式三個面向,讓臺灣原住民的文化知識,從知識的保存典藏、知識的教育傳播到知識的互動回饋,相互結合,成為一個可以藉由社會大眾參與、貢獻智慧,從量變產生質變的知識深化計畫。

本計劃建立在一期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以及96年、97年臺灣原住民數位知識聚落開發合作計畫的成果基礎上,持續規劃透過跨單位、跨領域、結合民間重要團體,讓數位典藏能夠永續經營,並透過不同群體、單位間之合作,以及使用者之參與機制,使單一典藏資料無法呈現出的現象,能夠透過資料集之互通與混搭,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入口網站介紹: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數位典藏入口網(Digital Archives Portal of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Taiwan)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臺灣原住民知識聚落開發合作計畫建置,是本所參與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成果之一,其目標在整合民族所各項收藏與研究之數位化資源,並作為民族所的數位展示中心。

本入口網依據主題與功能分為幾個部份,包括:

  • 展覽:為本所藏品之數位展示,我們將不定期邀請專人策劃展覽;
  • 主題:為本所數位典藏之「知識網」,以不同的主題來呈現本所相關研究之介紹與成果;
  • 典藏:收錄了本所各項數位化資料集,讀者可由此查詢本所各項數位化資料庫並可由線上申請使用。

http://ianthro.tw/

特色典藏:

臺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計畫」(Digital Archives of Formosan Aborigines,簡稱DAFA)為「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之「中央研究院機構計畫」項下成果之一。本計畫的首要目標,是永續典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典藏之原住民研究資料,進而以數位典藏資料促進教育界、學術界以及社會大眾對原住民的認識與瞭解,增進族群的和諧共榮。為達此目標,在資料庫設置之初便採用多個資料庫共建並置的方式,共建置文物、契約、表格、研究地圖、影像、影音、音樂、口述訪談、人口、聚落、書目、研究人才資料庫、多媒體出版品、故宮原住民檔案等14種類型的資料庫,將原住民相關的各種不同型態的資料均加以數位化,成為少數在單一計畫下擁有跨資料庫架構的計畫,因此後設資料的擬定與數位檔案的管理,均在整體架構下進行思考,並建立整體性與關連性的索引架構,方便使用者檢索與瀏覽。

除此之外,為了整合性「知識庫」的建構,另外開發了研究人才資料庫、關鍵詞串連、跨資料庫查詢功能的應用,重新組織片段分割的單筆資料,建立有意義的知識系統。本計畫亦建置原住民文化地圖,提供原住民聚落之WEB GIS地圖,並串連原住民人口統計與其他多媒體資料庫相關資訊,以空間可視化的方式提供更生動易讀的介面。其主要的目標在於未來研究者的使用,並考量教育上作為鄉土教材製作之加值應用。本計畫是一個人文與科技並重的計畫,資料庫考量使用者需求建置多元內容,以期可望在未來成為國際間臺灣原住民相關資訊的入口網站。

泰雅族珠長衣 林衡立採集 (1957 宜蘭南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收藏

由貝珠與小銅鈴編串而成的珠衣,在無明顯階級制度的泰雅族社會,是十分貴重的禮物,過去只有頭目、族長或獵頭最多的勇士可以在特殊祭儀時穿著。

魯凱族盾牌 曾香美、王人英 採集 (屏東霧台)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收藏

標本由二木塊拼成,橫截面呈V形。盾面上雕立體連杯紋、山形文。盾中央浮彫為一戴羽毛頭飾手提人頭的人像,腳下踩一野豬。人像二側有六條蛇,蛇盤成圓圈。

聯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