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外交經濟檔案暨名人知識庫

計畫主持人:張力

執行單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計畫介紹: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典藏含外交部門、經濟部門檔案及個人捐贈資料。外交部門檔案包含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861至1901年)、外務部(1901至1911年)、北洋政府外交部(1912至1928年)文件以及國民政府外交部(1928年~)檔案;經濟部門檔案包含自清末商部(1903年)成立以後迄1949年中華民國各經濟部門,以及政府來台以後各經濟部會的相關文件;個人資料包括了中研院歷任院長資料及個人團體所捐贈的非官方資料,橫跨政治、經濟、學術文化各界,均為研究近代中國及臺灣戰後歷史發展的重要史料。本計劃在第一期成果下除繼續推動史料數位化之外,亦朝整合性知識庫發展,提供使用者經由網路或單機方式瀏覽及檢索檔案資料,以提高研究效率,另建置「近代名人暨外交經濟檔案數位典藏」專題計畫網站,提供相關資訊平台,提供近代史教育與研究。

入口網站介紹:

鴉片戰爭開啟近代中國的巨大變局,19世紀中葉以後對外交涉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核心。外人來華,以爭奪利權為要務;中國圖存,舉富國強兵作目標。晚清以降,涉外問題與建設國家成為近代中國史之重心。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收藏近代中國外交與經濟各部會之檔案,為研究近代史之瑰寶。數位典藏計畫,有助於改善檔案典藏,提升檔案利用效率,為學術普化與研究需求搭建更親切、寬廣的平台。

http://archwebs.mh.sinica.edu.tw/digital/

特色典藏: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典藏含外交部門、經濟部門檔案及個人捐贈資料。外交部門檔案包含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861至1901年)、外務部(1901至1911年)及北洋政府外交部(1912至1928年)文件;經濟部門檔案包含自清末商部(1903年)成立以後迄1949年中華民國各經濟部門,以及政府來台以後各經濟部會的相關文件;個人資料橫跨政治、經濟、學術文化界;均為研究近代中國及臺灣戰後歷史發展的重要史料。本計畫除挑選重要的館藏檔案進行數位製作,建立檔案目錄及影像檢索資料庫,提供讀者網路申請使用外,亦建置「近代外交經濟重要檔案數位典藏計畫」網站,提供相關資訊整合平台,新增檔案選粹單元,是以看圖說故事方式,簡述個別檔案的部分歷史,試圖以活潑多元面向,從檔案認識歷史。

農商部檔案

08-24-15-001-010-033,1914年農商部批文,有關漢冶萍公司分年還債辦法事。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成立於1908年(光緒34年),歷經官辦、官督商辦而至商辦,為清廷惟一的新式鋼鐵聯合企業,堪稱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
註:
農商部檔案時間主要為1900年至1948年,內容包括直隸、山東、河南等各省區的水利及礦務資料,以及極少數的畜牧資料。其中礦業佔絕大多數,水利則包括導淮工程、疏濬南運河、督辦江蘇運河、勘測河套案及其他各省之少數水利檔案。

1955年3月17日胡適致朱家驊函

301-01-07-010-071,1955年3月17日胡適致朱家驊函,有關召開北美院士座談會事宜。

朱家驊檔案

301-01-07-001-132,1938年11月25日朱家驊致蔡元培函稿。抗戰時期,朱家驊因肩負中央政府要職,數度懇辭中研院總幹事職。
註:
朱家驊(1893-1963) ,為中研院的第二任院長,一生歷任交通部長、浙江省政府主席、中央黨部秘書長、中央調查統計局局長、中央組織部部長、教育部長、行政院副院長、總統府資政等多項黨政要職。且十分重視史料的保存,任內設有內檔,保存機要文件,故所遺檔案相當完整,極具近代史研究之價值。